先锋向阳社区先锋向阳社区
扫描关注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党史博览】不忘初心的老红军邓六金

先锋向阳社区2016-09-14学习园地
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不仅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的召开地,也是老红军邓六金从童养媳成长为革命战士的人生转折点。

  从上杭紫金山下、九曲溪畔走出的客家女儿邓六金,1931年春天,在这里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1934年10月,在这里随中央主力红军踏上万里长征的征途,成为用双脚丈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32名女干部之一。此后,不管是在陕北担任中央组织部妇女部部长,还是到皖南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妇女部巡视员,抑或在解放战争期间创办华东保育院、培育烈士遗孤和革命后代,乃至晚年心系老区群众,关爱少年儿童的桑梓深情,充分展现了一个老红军不忘初心、奋斗终生的革命情怀。

  土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邓六金,1912年9月16日出生在上杭县旧县乡新房村的一户贫农家庭。她上有4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排行老六,故取名“六金”。由于家里太穷,邓六金出生十多天,就被父母送给临近的石院村一户没有男孩的穷人家当“望郎媳”。养父姓李,是个腿有点瘸的理发匠,家里没有地,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红苕、地瓜干。邓六金从五六岁就开始烧饭、洗衣、拔猪草、上山砍柴背柴,尽管如此辛苦,家里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队伍来到上杭,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邓六金喜出望外,穷人要翻身、大众要解放,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激情如同熊熊烈火在她心中燃起。她把追求自身的解放同争取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毅然打破封建枷锁,在全村第一个剪掉辫子,全身心地投入组织儿童团、赤卫队、妇女会的革命工作,成了村里第一个“红军通”。由于工作表现积极,1931年春天,她又成为村子里第一批宣誓加入共产党的女党员,开始了从一个童养媳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人生新航程。

  入党后,邓六金先后担任了旧县区委青年干事、上杭中心县委巡视员、妇女部长;1933年5月,邓六金被调到福建省苏维埃妇女部,开始任巡视员,后组织上让她挑起了福建省苏维埃妇女部长的重担。1934年,中央军委发出《扩大红军的紧急动员令》,要求迅速“扩红一百万”来保卫苏区。当时正在瑞金上党校的邓六金,听到传达后立即赶回家乡,组织开展“扩红”工作。她首先动员自己的两个姐姐凤金、来金剪掉辫子加入红军、参加革命,从而带动了三里五乡的青年积极参加红军、支援前线。不到半月时间,她就提前完成了“扩红”100人的任务,受到上级表扬。她和两个姐姐,被时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誉为“土窝窝里飞出的三只金凤凰”。

  “死也要死在行军路上”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正在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参加中央党校学习的邓六金,由于身强力壮,不怕苦,能走路,顺利通过体检,成为第一个身体合格准备参加主力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她被编入中央工作团,团长是董必武,副团长是徐特立。后来中央工作团被改编为干部休养连。这是一支特殊的连队,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有中央首长的夫人,还有师团级以上的伤病员和待产的孕妇。邓六金在干部休养连是政治战士,负责宣传群众、筹粮筹款,还要做好民夫的思想工作,协助担架排和运输班做好工作。邓六金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还经常把自己的干粮让给民工吃,自己忍饥挨饿;情况紧急时,她经常帮民工抬担架急行军,为此受到董必武的好评,称赞是“许多男子所望尘莫及的”。

  长征途中,邓六金有一次染上痢疾,拉肚子,发高烧,身体弱得连骑马都坐不稳。当时部队在急行军,为了不连累大家,她请求大家先走,让她在后面慢慢跟。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北上的坚定信念支撑她没有倒下。她发狠道:“死也要死在行军路上!”在战友危秀英的帮助下,她一连走了四天四夜,终于赶上了部队。陈赓高兴地迎上来握手欢迎,十几个姐妹围上来拥抱在一起,邓六金也激动得泪流满面。

  夹金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山顶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渺无人烟。邓六金和战友们为了鼓舞伤病员翻过雪山,不顾过雪山不准讲话、不准唱歌的规定,轮流用沙哑的声音唱歌鼓励大家,还搀扶和推着年老体弱的同志和伤病员往上爬。由于用力过度,邓六金累得当时“哇哇”吐了几口鲜血,差点牺牲在雪山顶上。万里长征路,深厚战友情。邓六金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毅力,终于和战友们将中央托付的一些担任重要职务的伤病员和大姐们,安全护送到目的地,表现了一个红军战士崇高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孩子们叫什么我都高兴”

  邓六金不忘初心,不忘党的宗旨,不忘入党时的誓言,自觉地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工作需要,她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1935年9月,红军到达陕北后,邓六金担任了中央组织部妇女部部长的职务。后来蔡畅大姐要她去陕甘边区庆阳县委任组织部副部长,她愉快答应;再后来调回中央妇女部任巡视员,她二话没说,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1938年底,正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邓六金,服从组织安排,和党校同学涂振农、陈光、饶守坤等20多人,跟随时任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离开延安取道西安去南昌。在西安等待国民党发放通行证期间,经组织批准与曾山结为夫妻。从此,二人为了共同的革命信仰,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相濡以沫,为实现共同的远大理想奋斗终生。

  辗转到达皖南云岭新四军总部后,邓六金被分配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妇女部工作。李坚真任妇女部部长,章蕴任副部长,邓六金任巡视员。当时,妇女部负责领导东南8省的妇女工作,组织各地成立妇女抗敌会、妇女协会、妇女救国会,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在抗日救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坚真、章蕴、邓六金也被人们昵称为“新四军三大姐”。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大战在即,可华野一些烈士遗孤和部队干部子女无人照管。同年4月,华东局领导决定在青州大官营村创办华东保育院,让她和李静一同志一起负责筹建。从此,她就把全部心思投入到培育革命后代和抚养烈士遗孤的工作中。她先任保育院的政治协理员,后来担任了副院长、院长。上海解放后,华东保育院奉命南迁上海。邓六金带领教师和员工,精心呵护着一百多个孩子,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上海,把孩子们安全交给了他们的父母。

  新中国成立后,一起参加革命和一起工作过的姐妹,有的当了省部级或司局级领导,而她还心甘情愿地工作在保育院的位置上。就是调到北京政务院管理局任人事处副处长后,她心里还整天装着保育院的孩子。当时,管理局下属有三个幼儿园,两个全托、一个日托,分别在西郊、东郊和南郊。每天,她马不停蹄地在三个幼儿园之间奔波,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各种难题。后来,她不分管幼儿园了;再后来,她离休了,但仍牵挂着这些幼儿园的孩子们。开始时,孩子们叫她阿姨,后来上了年纪叫邓奶奶,再以后叫邓老奶奶。她说:“孩子们叫什么我都高兴,把我的心都叫年轻了。”这就是邓六金的精神世界。她这种不忘初心、不计个人名利地位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父老乡亲”

  邓六金常讲的一句话是:“树高千丈不能忘了根,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衣食父母、父老乡亲。”1962年和1964年,她曾陪同曾山部长两次到吉安、兴国、瑞金、宁都等革命老区调研,走村串户,问寒问暖,帮助老区人民排忧解难。离休后,1983年夏天,她和陈兰、李人俊等老战友,到昔日战斗过的皖南、苏北等老根据地,一个月跑了两个省的20多个县,行程上千公里。1984年11月,他们又来到闽西老区的上杭、长汀等县走访调研。回到这块养育过革命、也养育过自己的土地,邓妈妈心潮翻滚,久久不能平静。革命胜利几十年了,可有一些老区的学校破破烂烂,教室里连凳子也没有,孩子们站着听课;有的孩子连学也上不起。面对着老区人民的贫穷、面对着孩子们破烂不堪的衣着、面对着母亲们写满苦难的脸庞,邓六金感同身受、热泪长流。回京后,她和陈兰等同志一起向中央写了报告,提出应当给皖南老区派医疗队,给闽西老区增拨教育经费、挽救失学儿童。中央领导同志很快就在他们的报告上作了批示。当这两个问题先后得到解决后,邓妈妈欣慰地笑了。在她看来,没有什么能比为老区人民做点事更令人高兴了。

  作为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中国儿童基金会理事的邓六金,多年来为儿童教育、福利事业尽心尽力,东奔西走,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化缘”,抓住一切机会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中国儿童的教育和福利事业,为祖国的未来奉献着自己的余热。1994年5月,上杭县旧县镇石院小学受灾后,邓六金积极为学校“化缘”,并亲自为修建石院小学捐了款。

  有鉴于此,子女们在邓六金逝世后,遵照妈妈的遗愿,把其终生积蓄捐献给具有百年历史传统的上杭县实验小学,兴建了高五层、总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的小学现代化图书馆——“鑫鑫图书馆”。“鑫鑫”代表着“六金”,这名字既体现了邓六金对老区孩子们的桑梓深情,也饱含着家乡人民对不忘初心、奋斗终生的邓妈妈的深切怀念。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