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向阳社区先锋向阳社区
扫描关注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曾国藩的“挺经”为何挺不住晚清?

先锋向阳社区2016-10-10学习园地
曾国藩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是个争议很大的人,却又是很多人争相学习的对象;他并无“机智”可言,却因“笨拙”的挺劲为世人称道;他杀人不眨眼,却在家书中把自己的修为提炼的很深很透;他“出版”了很多书,但是有关他的电视剧和影视作品却凤毛麟角-------

 

  在我看来,曾国藩的一生很苦,前半生是苦读,后半生是苦撑,他的家书其实都是在苦中的感受。而他的成就一半是命一半是挺出来的,他的命好一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几乎无人肯为满清朝廷担当了,这为他成为历史舞台的重要角色扫清了障碍;二是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中几次失败自杀都未成功,这为他挺到最后铺垫了可能。他所谓的“挺经”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在奏章中写的“屡败屡战”,坚持到对手撑不住自己也就赢了。

 

  很多人佩服曾国藩的修为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这是不可取的。无论是曾国藩的家书还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都充分说明其修为的局限性。这一个功成身退的晚清中兴名臣,成全了自己的世代英名,却并没能挺住晚清的命运,这才是今天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曾国藩的修为是封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全面展示,但是他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当时中国的精英阶层“独善其身”的爱好,忠君爱国是可进可退的选择。这既与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格局有关,也与精英们的自我定位有关。在这样的框架下,国与个人的关系似乎不大,除了想出人头地,光耀祖庭的有“志”之士,其他人的心里家的概念几乎超过了国。而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国家栋梁往往也只在乎“家书”自修,却很少想尽自己的职责去改造国家、改造思想、振兴中华。所以曾国藩带来的晚清中兴只是一个假象,太平天国的覆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达则谋求私利”的自身缺陷导致的。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晚清走向衰亡是不可能挽救的。我们今天学习曾国藩也要看清楚这一点,批判地接受他的个人修为。

 

  很多出版物为了说明曾国藩的厉害,总是喜欢举出两个人来,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说他们都喜欢学曾国藩。在我看来,如果两人真的都学习了曾国藩,那么毛泽东是学活了,而蒋介石则学死了,这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不同命运。毛泽东学习曾国藩应该是学习了他面对困难时挺的精神,而且把这份“挺经”转化为救国救民的担当,在毛泽东的胸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家书”了,即便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的大气魄、大担当,以及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绑在一起的进步思想最终成就了他毕生的理想。而蒋介石则是学死了,他有曾剃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残忍,也有时时处处力求“中正”的自我修为,但是在他的眼里,国并不是大家的,而是自己的,他的胸中有嫡系与草野的区别,他的胸怀只有家而没有天下,“攘外必先安内”显然是把国与家放在了平等的位置思考的结果,既然这样他的部下又何必为了他的家而卖命呢?他败走台湾很大程度就是死守封建文人的思维造成的。

 

  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7周年了,我们现在又兴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我猛然发现,又有一些人不知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会批判地学习,甚至有些人捡起了封建时代文人的酸腐价值观陶醉其中,拿起其中落后的东西批判现在,这是不可取的。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封建文人在自我修为上有一定的启迪作用需要肯定,但是他们观念中国家概念的狭隘,以及担当意识的局限是需要纠正的。

 

  中国需要的是复兴,不是复古,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不能死搬教条,要像毛泽东同志那样吸取“挺”的精神,活学活用,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胸中不仅有家,更要爱国,不能把自己隔绝成精英阶层,而忘了自己来自于人民,又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只有当国家是人民的,这个国家才能真正长盛不衰。

文章关键词